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官方微信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手机版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馆务动态

【纪念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89周年】照金纪念馆开展口述历史:走访革命先辈亲属活动

来源: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2-08-06 15:48 浏览次数: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映射了过去,照亮了未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照金时作出的“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重要指示精神,纪念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89周年,照金纪念馆开展了“追忆革命历史 走访革命先辈亲属”活动。此次“抢救历史”活动,旨在进一步挖掘陕甘边革命斗争史,还原历史的细枝末节,整合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照金精神。



  8月3日下午,照金纪念馆口述历史采访工作小组再次踏上“抢救历史”的征程。党史研究室主任雷阳带领采访组一行5人,前往铜川市耀州区杨家河村采访革命先辈杨在泉侄孙杨团林。




杨在泉

  原名忠杰,字憬民,陕西省耀县杨家河(耀州区锦阳路街道办事处)人。1927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陕甘边特委秘书长、陕甘边革命委员会秘书长。建国后,历任西北电业局副局长、陕西省卫生厅副厅长、第四军医大学中医教研室主任等职。1963年8月在西安逝世。




杨团林通过珍藏的书籍、照片向采访组讲述爷爷的生平事迹

  杨团林说:“爷爷少时受父母影响,养成了勤劳、善良的好品质,为人厚道耿直。从小目睹了‘地主老财多酒肉,穷汉长工断炊烟’的生活状态,立志要改造不平等的社会关系。1923年,爷爷以优异成绩考入三原渭北师范,年年成绩名列前茅。受五四运动和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爷爷经常阅读进步书籍以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工作人员认真做好访谈记录


杨团林向采访组讲述爷爷那段光辉的革命经历

  杨团林讲到:“1931年春,爷爷在耀县从事建党工作。同年6月,协助张仲良在杨家河村自己家里秘密成立了耀县第一个党支部——西街党小组,当时有党员5名,张仲良任支部书记。12月,根据中共武字区委的指示,中共耀县支部改为中共耀县特别支部,并领导农民进行抗粮、抗税、抗捐、抗租斗争。1931年,爷爷北上照金苏区,参加了红二十六军。3月8日,中共陕甘边特委成立,爷爷担任陕甘边特委秘书长,他积极参加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发展工作”。











  杨团林说:“1936年底至1937年初。爷爷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先在陕甘宁边区18路集团军留守处任秘书长,后回关中分区,任关中分区党委秘书长等职务。1936年,习仲勋同志的女儿习和平出生,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行军打仗,条件十分艰苦,习仲勋同志托爷爷找群众代他们抚养,爷爷便将习和平抱回杨家河老家,交兄嫂抚养一直到三四岁,习仲勋同志一有时间便来爷爷家看望女儿,对杨家十分感激”。


一排左三为习仲勋,二排左二为杨在泉

  “爷爷多才多艺,并且从小受其父影响,爱好中医,在战争年代经常用中草药给红军战士、边区群众看病,其中还给习仲勋、刘志丹的女儿刘力贞等看过病,在陕甘宁边区,人们称他是‘红色郎中’。1955年,爷爷调任陕西省卫生厅副厅长,组建了陕西省中医研究所和陕西省中医医院,对陕西中医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杨团林回忆说。


1955年周总理给杨在泉的任命书图片


1983年民政部批准杨在泉为革命烈士




杨团林向我们展示杨在泉烈士的证书和珍贵史料




雷阳主任代表采访组向先辈亲属敬赠纪念品


采访组一行与先辈亲属合影留念

  追忆革命先辈,踏寻红色初心。学习生活在如今幸福美好的新时代,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过往,经过岁月的洗礼与沉淀,有些故事总是难以忘怀。我们有幸,有着像杨在泉一样的英勇的开拓者;我们有幸,有着这么多高风亮节的革命先辈,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远写在共和国史册上。我们重温历史,走访革命亲属,就是要让革命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责任与激情,让红色文化生生不息。照金纪念馆将持续发挥红色教育主阵地作用,深挖红色资源,做好口述历史采访,为打造“全国知名红色教育高地”贡献力量,在奋力谱写全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新征程上赓续前行、奋楫争先。

(文字/田昕 编辑/崔骞 摄影/郗亚军 审核/雷阳)

【网站编辑】照金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