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2-05-12 16:04 浏览次数:次
它是西北地区最早的由党中央授予正式番号的一支正规红军队伍。从诞生到编入红十五军团,独立奋斗两年零九个月,在此期间它参加大小战斗500余次,为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又称西北革命根据地)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刘志丹等人在陕北先后发动了清涧、渭华、旬邑等数十次武装起义,但都以失败告终。
刘志丹等人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经过长期艰苦斗争,于1931年9月在陕甘边界的南梁地区建立了南梁游击队。10月下旬,晋西游击队西渡黄河转战至南梁地区,两支游击队胜利会师。1932年2月12日,在正宁县三嘉塬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
12月上旬,陕西省委派杜衡来到陕甘游击队,负责组建红二十六军。20日,在宜君县杨家店子,杜衡主持召开党员大会,对这支队伍的领导层进行了大换血,指责刘志丹的正确主张是“梢山主义”“土匪路线”“右倾机会主义”,宣布撤销谢子长、刘志丹、阎红彦的领导职务,强令他们去上海临时中央“受训”。
因“左”倾错误路线的瞎指挥,陕甘游击队由1500余人减至200余人,达不到中央组建一个师的要求。12月24日,部队转移至宜君县转角镇,召开大会,杜衡宣布将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并举行授旗仪式。杜衡自任军政委兼红二团政委。为了便于控制,提出团长要民主选举,只能从班长中选,游击队排长以下干部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班长王世泰被选为红二团团长。
对于杜衡的无理指责和独断专行,一时,全队议论纷纷,不少战士偷偷地找志丹、子长诉说。志丹、子长以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顾全大局,对战士晓之以理,让大伙服从党的决定,教育战士们千万不能闹事,稳定了部队的情绪。在部队改编中,刘志丹、谢子长以高度的党性原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部队,带头服从省委的决定。谢子长从党的利益和部队建设的实际出发,建议把刘志丹、杨重远留下。刘志丹更是表现出坚强的党性修养,他胸怀坦荡,顾全大局,毫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协助团长王世泰做好工作。
最终,红二十六军创造了毙伤俘敌1万余人,缴获长短枪6000余支、轻重机枪150余艇、破击炮18门、击落飞机1架的战绩。经过艰苦战斗,开辟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进而把陕甘边、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创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使之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如今硝烟远去,但红26军的故事经久不衰。生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我们不应忘记历史,更不应忘记改变时代的那些人。他们,为陕甘革命根据地(又称西北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他们,围绕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一如既往为党和国家奉献智慧和力量;他们的骨肉中流淌着忠诚的血液;他们的场场战斗中记载着峥嵘岁月的风雨历史;他们,激励年轻一代不忘初心使命砥砺前行。
陕甘边革命斗争史所孕育出的照金精神,永远映射出金子般的光芒,光照千秋,激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