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官方微信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手机版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当前位置: 红色记忆 > 照金故事

战斗中的青春更美丽

来源: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2-05-24 16:15 浏览次数:


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它记录了共和国难忘的时刻。1999年的国庆,天安门广场彩旗招展,人潮涌动。这一天,共和国迎来了五十岁的生日。看着长安街上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一位老人语重心长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位老人,就是年已86岁的习仲勋,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我们总会感叹岁月易世,容颜易老,唯有这一张张照片印刻着时光的痕迹,承载着光阴的故事。

抚开历史的纤尘,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张照片,老旧的相纸蕴藏着青春,这是迄今可寻的习仲勋同志最早的一张照片。那一年,是1932年,他只有19岁,那一年,他已经有了四年的党龄。如果你问我,最好的青春是什么样?我一定会给你看这张照片,戎装打扮的习仲勋眼神坚定,虽不及弱冠之年,但他早已参军入伍,为革命事业挥洒热血。照片的背后,是无数个彼星戴月的奔忙和坚守。

1932年3月,习仲勋从事兵运工作的照片(左起:习仲勋、刘书林、张秋臣、阎鸿章、刘希贤)


1932年陕西凤县,一个平淡无常的拂晓,星光还未淡去,远处的秦岭依旧在睡梦中。而山下军营里的灶火已经燃起,噼噼啪啪的柴火声像是在给火苗打着节拍,金黄的火光照耀在这个年轻军人的脸上。屋外传来一个年轻小伙的声音:“仲勋呀,又起这么早呀!”

“是呀,书林,家里的战友捎来了小米,就想着给同志们煮点儿饭,一会儿他们起来就能喝到热乎的了!”习仲勋高兴地说。

看到习仲勋这么热情,刘书林就夸赞道:“你这个特务长干的可真实在呀,又是搭伙做饭,又是缝衣补鞋,关键是还有文化,常给大家讲革命道理!哪家姑娘跟了你,可真是有福气!”

年轻的习仲勋不知是被火烤红了脸还是怎的,满脸红光,竟不好意思起来。

正在这时,远处走来一个微胖的男子。习仲勋一瞄就知道,这是村上国民小学的教师刘希贤。

“仲勋呀,我就知道你是第一个醒的!”

“希贤哥,你找我有事吗?”

刘希贤说:“我是个教书匠,对这世上的道理是懂得的。上次你给我和书林讲的革命道理,我这几天想了又想,觉得你说的很对,咱农民和城里的工人都应该革命,我愿意跟着你干!”

“希贤哥,你能想明白真是太好了,我们革命就需要你和书林哥这样的人!”

“哥信你!但是按咱们本地的习俗,咱这可是要义结金兰的!”

“对,义结金兰!一会儿咱们就去照个相!咱们以后就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啦!”

于是,就有了这张珍贵的照片。可以说,这张照片不仅仅是习仲勋赤城青春的见证,也是他扎根中国大地宣传党的思想和革命精神的见证,更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人民壮大革命力量的见证!

4月2日,年轻的习仲勋与省委特派员刘林圃一起领导发动了“两当兵变”。由于经验不足和准备工作不够,起义部队在连续遭遇多次激烈战斗后,最终因寡不敌众,部队在陕西永寿县被打散,“两当兵变”悲壮地失败了。但兵变的枪声,却永远响彻在西北革命历史的天空。

很多人感叹习仲勋英雄出少年,小小年纪就做出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其实,有许多伟人,都是从少年时期就树立起远大理想的。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心怀救国救民的伟大志向,离开韶山时以诗明志:“儿自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最终成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周恩来在学生时代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激励了无数后来者发愤图强、矢志报国。

而在红色照金,也有许多和习仲勋一样的少年,小小年纪就投身革命。杨振海,7岁参加照金儿童团;14岁正式参军;刘大有,12岁参加淳耀县游击队青年营;李东发,15岁参加淳耀保安队。和现在的我们相比,那个时期的年轻人做的已经是惊心动魄、拯救国家的事情。红日出山巅,英雄出少年。当年幼的我们还在读书的时候,历史上的同龄人已经成为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英雄,正是这群年轻的英雄站在了历史舞台中央的壮举,才有了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耀眼篇章。

年轻是希望,青春是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描述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忆仲勋同志的青春时,不禁感慨万千:

富平耀县,照金深山,仲勋同志志气坚;

扶助工农,驰骋秦川,昔日红旗映云端。

驻扎凤县,宣传革命,军民情谊留心间;

红旗漫卷,义结金兰,今朝把酒尽言欢!

愿信仰不灭,青春不死。愿中国少年,如日中天。

【网站编辑】业务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