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3-04-19 09:39 浏览次数:次
展馆里的流金岁月
秦陇华
一弯漆水旁耀州窑烧制出的青瓷,曾经行域九州,畅销海外。碧水黄壤,转瞬千年,溪水旁同官煤矿所产的乌金,支援抗战,建设四化。位于黄堡镇的耀州窑博物馆,承载着耀瓷唐时辉煌、宋时鼎盛的辉煌之路,同样坐落在红旗街的铜煤文化展览馆,记录着煤城60多年的发展历程,成为深深印刻在铜川人心中的特有记忆。
如今走进改造升级的铜煤文化展览馆,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一幕幕视频,让人耳目一新,令人感慨。矿工精神宛如一盏黑夜明灯,燃烧着生命和激情,使得这座城市带有温暖,日益变得富强。在展板《铜煤与名人》中,陈列了多位曾临矿务局的各界名人照片。其中有剧作家田汉、诗人冯至、作家路遥、戏曲家尚小云、两院院士李文钊等人。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一瞻礼时,一位双眸闪烁着光彩的老者形象闯入眼帘。
他叫修军,1925年生,山东莱阳人,1947年考入北平国立艺专。在这一时期,他受到鲁迅文艺思想的影响,成为了“新兴木刻”的追随者和践行者。1948年8月修军进入解放区,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在前线创作了大量战地速写、素描。1954年转业到美协西安分会,任办公室、创作研究室主任。这时他的学术造诣日趋深厚,版画技巧愈加精湛,在民族传统的石雕、篆刻中吸取营养,从民间剪纸、玩具、木版年画中提炼语素,将树木、建筑、人物、云和远景都概括成了符号,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了对事物的认知方式,使作品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与生活味。1972年,修军在任耀县文化馆副馆长期间,举办过木刻学习班数十次,并成立版画协会和业余美术学校,出版有《耀县木刻选》。修军还曾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文联书记处书记。他的作品极具特色,《中国新兴版画史》这样评价道:“他以别人不曾表现过的方式,以一般人难以接受和理解的创作个性,在版坛中独树一帜。”
修老先生虽然已逝世多年,但我淘到的《耀县木刻选》一直珍藏在家中,书中严峻的鲁迅像、粗犷的塞上情、柔美的延河水、静谧的枣园、欢乐的校园……一张张表现各异的版画,让我由衷敬佩这位老一辈艺术家。我用手机将展板上老先生的照片拍下来,发给在西安的修建桥。修建桥老师是修老先生之子,是我省知名的文化学者。我在省艺术馆曾拜访过他,请教非遗传统知识。修老师待人和气,讲授细致,一点也没有大专家的架子。
我将展板照片发出几天后,修老师转发来了老先生在铜川矿务局的三张照片,委托我将其交给铜煤文化展览馆,照片中有:
1962年,修老先生在王石凹煤矿深入生活,为矿工师傅画像。当年他有37岁,身材瘦高,手持画架,目光深邃,望着前方,两侧有几名头戴藤条帽的矿工。照片右侧站有一位十七八岁的女工,长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如今她的年纪也八旬了吧!
1964年,在铜川煤矿辅导矿工业余美术爱好者。七八位矿工围着修老先生讨教版画雕刻技巧,他低头指着版面耐心地讲解。
1990年,在铜川煤矿和工人在一起。这时修老先生体态微胖,满头华发,戴着眼镜,面容慈祥地坐矿工中间。
端详着这些照片,修老先生与基层矿工打成一片的形象,巍然耸立在我的眼前。从群众中来,回到群众中去。这不正是他艺术灵感的源泉,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创作目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