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官方微信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手机版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视频展播

【照金纪念馆微课堂】第三十讲:赤色青春

来源:照金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0-08-31 15:51 浏览次数:

本期主题:《赤色青春》
讲述人:梁爽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a3145bjr4ls.html

  各位观众,大家好!本期照金纪念馆微课堂由我为您讲述《赤色青春》
  抚开历史的纤尘,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张照片,老旧的相纸蕴藏着青春,这是迄今可寻的习仲勋同志最早的一张照片。那一年,是1932年,他只有19岁,那一年,他已经有了四年的党龄。如果你问我,最好的青春是什么样?我一定会给你看这张照片,戎装焕发的习仲勋眼神坚定,虽不及弱冠之年,但他早已参军入伍,为革命事业挥洒热血。照片的背后,是无数个彼星戴月的奔忙和坚守。
  1932年,川军进占陇南一线,杨虎城派陕西警备第一师攻打川军,警备三旅二团奉命移防凤县,年轻党员习仲勋随一营营部进入凤县县城凤州。当时习仲勋以特务长的身份为掩护,秘密开展兵运工作,一营士兵大多为陕西农民子弟,因饥荒为活命而当兵,目睹了人民疾苦。习仲勋积极启发他们的革命觉悟,很快点燃了一些士兵的革命热情,发展党员30多名。虽然党员们处处谨慎,但是一营党组织的活动还是引起了国民党军官的注意,他们用“掺沙子”的办法在一营安插了亲信,导致发展党员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一营党组织急需更秘密的地点开展工作。习仲勋设法与地方有关单位接触,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此时,一营司务长阎鸿章与国民小学刘希贤关系很好,习仲勋通过阎鸿章认识刘希贤。后来得知,同刘希贤相识的还有刘书林、张秋臣等几位地下党员。
  在多次接触交往中,习仲勋发现颇有文化底蕴的刘希贤思想比较进步,对革命抱有同情心。至此,习仲勋便决定与刘希贤结为兄弟。1932年,习仲勋、刘希贤、阎鸿章、刘书林、张秋臣结为“金兰”弟兄,并留下了珍贵的纪念照。
  可以说,这张照片不仅仅是习仲勋同志赤诚青春的见证,更是他驻扎中国大地宣传党的思想和革命精神的见证,也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人民壮大革命力量的见证!
  很多人感叹习仲勋英雄出少年,小小年纪就做出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其实有许多伟人,都是从少年时期就树立远大目标。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怀着救国救民的伟大志向,离开韶山时以诗表志:“儿自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周恩来在学生时代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激励了无数后来者矢志报国、奋发图强。
  而在照金,也有许多和习仲勋同志一样的少年,小小年纪就投身革命。杨振海7岁参加照金儿童团,14岁正式参军;刘大有12岁参加淳耀县游击队青年营,李东发15岁参加淳耀保安队。和现在的我们相比,那个时期的年轻人做的已经是惊心动魄、拯救国家的大事。当我们还在读书的时候,历史上的同龄人已经成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伟大英雄,使这群年轻的英雄站在了历史舞台的中央,表现出年轻人在那个时代的特殊意义。
  年轻是希望,青春是力量。今天,当我们再次回忆仲勋同志的青春时,不禁感慨万千:
  富平耀县,照金深山,仲勋同志志气坚;
  扶助工农,驰骋秦川,昔日红旗映云端。
  驻扎凤县,宣传革命,军民情谊留心间;
  红旗漫卷,义结金兰,今朝把酒尽言欢!
  愿信仰不灭,青春不死。愿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网站编辑】崔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