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手机版
首页
简介
新闻中心
党建工作
文献资料
品牌工作
红色记忆
基地建设
红色文创
参观服务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视频展播
【照金纪念馆微课堂】第二十七讲:马灯照亮陕甘边 指引红军向前行
来源:照金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0-08-14 11:06
浏览次数:次
本期主题:《马灯照亮陕甘边 指引红军向前行》
讲述人:郭紫怡
大家好!我是照金纪念馆志愿者讲解员郭紫怡,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故事是《马灯照亮陕甘边 指引红军向前行》。
在照金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这样一件文物——马灯,它是上世纪中国老百姓常用的一种照明工具。现代生活中早已不再使用,然而就是这盏普通的马灯却有着不平凡的身世。因为它见证了陕甘边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战略转折意义的一次会议——陈家坡会议。正因为它的光芒,照亮了陕甘边,指引红军向前行。
1933年6月,红二十六军政委杜衡推行“左”倾冒险主义,不顾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的反对,强令红二团离开照金根据地,南下渭华平原创建根据地失利,几乎全军覆没。加之中共陕西省委遭到空前破坏,陕甘边根据地在失去上级领导和主力支撑的情况下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整个红军队伍只剩下40多人,不到30杆枪,缺水少粮,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都成了问题,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然而万幸的是,王泰吉率领的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来到照金。不久,耀县游击队、红四团,也先后齐聚照金。三支武装的到来,缓解了照金苏区的燃眉之急,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群众继续斗争的信心。但由于缺乏统一领导不能形成合力,照金苏区仍处于被动挨打的困局。
1933年8月14日,当火烧云笼罩了西边天际时,有几位年轻人正围坐在陈家坡一棵千年古树下,他们像是在商讨着什么,只见黄子祥站起来说:“我认为,应该分散活动,各回各地去打游击战”,陈学鼎立刻反驳道:“这个我不同意,都回自己地方了,还怎么打仗,连一个主力都没有,谁还跟着我们打”。就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服谁。此时,夜静悄悄。神州大地,早已进入梦的故乡,在这大地酣睡的时候,陈家坡千年古树下的马灯却整整亮了一夜,见证了与会人员不知疲惫的激烈争论,在这关键的时候,作为会议主持人的习仲勋缓缓站起来,语重心长的说道:“同志们,如果分散行动,就会削弱我们部队的战斗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很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各个消灭。但是我们集中起来,统一行动,就能使部队拧成一股绳,提高士气,有力地打击敌人。”听完,黄子祥、王柏栋等少数支持分散活动的同志也默默认同。
这时,马灯的光芒,渐渐变得微弱,只见新一轮的太阳从东边缓缓升起,迎接着黎明的到来,会议通过两次举手表决,最终以两票之差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习仲勋站起来,激动的说:“我宣布,成立陕甘边区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整合三支武装力量,统一领导,统一行动。王泰吉同志担任总指挥,高岗同志担任政委,在军事战略上,不打大仗打小仗,积小胜为大胜,集中主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最后我们要继续坚持和扩大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这次力挽狂澜的会议,史称“陈家坡会议”。
陈家坡会议是陕西的地方组织在失去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独立自主,制定正确方针的起点,被誉为西北革命史上的“遵义会议”。习仲勋同志就这样评价到:“没有这个陈家坡会议,以后就没有南梁苏区”。
正如习爷爷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文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见证者,在新时代的今天,走出库房,擦掉尘土,闪耀震撼人心的光芒。过去、现在和未来,一脉相承,文物中有文化的情,历史中有文化的根,我们的根就是深深根植于我们心中的华夏文明。任何苦难都压不倒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而凝聚在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将指引我们走的更远!
【网站编辑】崔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