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手机版
首页
简介
新闻中心
党建工作
文献资料
品牌工作
红色记忆
基地建设
红色文创
参观服务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视频展播
【照金纪念馆党员微课堂】第二十六讲:投豆选举
来源:照金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0-08-03 11:40
浏览次数:次
本期主题:《投豆选举》
讲述人:赵邦旭
视频链接:
https://v.qq.com/x/page/p3128tmp5wu.html
大家好!我是照金纪念馆志愿者讲解员赵邦旭,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故事是《投豆选举》。
在照金纪念馆一楼展厅,有这样一件特殊的展物——大碗。关中人通常叫它老碗、海碗。看到它,不禁令我们想起十大陕西风俗习惯的其中一项“碗盆难分开”。那么碗除了用来吃饭、喝水以外,还有其他的作用吗?大家先别着急,听我讲完下面这个故事就明白了。
1933年4月5日,兔儿梁打麦场上,一大早就聚集满了当地群众。原来,今天是陕甘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的日子。老百姓们敲锣打鼓好不热闹。“听说今天要选红军的政府呀,我们总算能过上好日子了”“可我们大字都不识一个,怎么选啊”‘’听说今天的选举方发很不一样,你看见那边的大碗了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
选举开始了。每位候选人在台上坐成一排,身后都放着一个大碗,陕甘边区特委书记金理科宣布选举正式开始。并给每位选民手中发一颗黄豆,中意谁,就把黄豆投进谁身后的大碗里。这一举措赢得了在场群众的阵阵掌声,也使在场群众意识到红军是尊重穷人的,是真正民主的。这一次选举周冬至当选主席,年仅二十岁的习仲勋当选为副主席。
这就是历史上十分著名的“投豆选举”。为此,老百姓还编了民谣称赞豆选:“金豆豆,银豆豆,颗颗不能随便丢;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它生动地再现了陕甘宁边区在恶劣环境下利用豆选进行选举的情景。近年来豆选歌谣也编入了中学生课本习题里,为的就是要让我们不忘过去革命历史,不忘过去革命优良传统。
过去选举,由于选民惧怕地主、流氓、恶霸的淫威,所以总是曲心违意。而陕甘边区的投豆选举,它充分尊重了选民们的自主意愿,让真正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人脱颖而出,带领大家走上勤劳致富之路,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民主。道出了选民们的真正的心声,在陕甘宁边区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淳朴的选举方式,演绎着生动的草根民主,为以后选举方式的完善提供了有益借鉴。由此可见,民主建设就必须走群众这条路线。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评判民主建设优劣的唯一标准。
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爷爷来照金革命老区视察工作,当他来到纪念馆的这件文物跟前时,就对“豆选”的民主性赞不绝口。今天,我们不仅要看到它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它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我们牢记习爷爷给照金北梁红军小学的回信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网站编辑】崔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