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手机版
首页
简介
新闻中心
党建工作
文献资料
品牌工作
红色记忆
基地建设
红色文创
参观服务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视频展播
【照金纪念馆党员微课堂】第十九讲:列宁小学守初心 革命精神展新风
来源:照金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0-06-16 15:10
浏览次数:次
本期主题:《列宁小学守初心 革命精神展新风》
讲述人:杜娜
视频链接:
https://v.qq.com/x/page/o3080vetrbh.html
各位观众,大家好,本期照金纪念馆微课堂由我为您讲述《列宁小学守初心 革命精神展新风》。
“穷苦大众一条心,跟上红军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穷人能过好光景。”这是从陕甘边区第一所红色学校——列宁小学的窑洞教室里传出来的朗朗读书声。这个声音曾经传扬到南梁苏区的沟沟峁峁,传遍了陕甘边区的山山水水……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坚定革命理想,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巩固和扩大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3年末,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从照金转移到了甘肃南梁,并在南梁地区继续开展革命工作。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经过深入群众调查工作,立志要改善边区落后的文化教育事业,通过大量的筹备和动员工作,于1934年初在南梁荔园堡办起了陕甘边区第一所红军小学———列宁小学。您现在看到的是孩子们上课的情景,在展柜中陈列的就是列宁小学课本。从此,红色学堂的种子便在南梁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由于当时的物资极度匮乏,办学条件十分艰苦,起初仅有几间破旧瓦房和土窑洞。但对边区群众和师生们来讲,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们拼起木板当课桌,垒起石块当凳子,找来石片做黑板,刮了锅黑制墨水。那时,列宁小学开设有国文、算术、军体、歌咏等基础课程,教材都是根据陕甘边区的风俗民情和当时的革命形势编写的。老师们结合实际,一边教授文化课程,一边带领学生参加革命活动和生产劳动,经常上集市、下村庄,向群众宣传“闹革命,打江山,穷苦人儿把身翻,要想把穷根剜,跟上红军上前线”等革命道理。
刘志丹、习仲勋等边区领导经常步入窑洞动员讲课,实地了解学校遇到的困难。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导致笔、墨、纸、书等教学必须品因为价格上涨而严重短缺,刘志丹闻知此事后,硬是从从陕甘边区军事委员会的经费中挤出三十元送给了列宁小学,习仲勋也从边区政府的办公用品中挤出笔、墨、纸等援助给学校,在边区领导人的多方帮助下学校得以继续开办。到1935年春,列宁小学的学生由最初的十几名增加到六十多名。列宁小学的创办,使穷苦百姓家的孩子不仅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更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开辟了陇东教育事业的先河。
从1934年至1949年,在建国前的十五年时间里,这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列宁小学,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共培养出数百名优秀学生。这些学生思想进步、觉悟高省、道德品质优良,成为革命事业中有文化、爱劳动、意志坚定的中坚力量。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他们有的参军参战,屡立战功;有的为国捐躯,长眠于巍巍青山……他们为列宁小学这所命运多舛、硕果累累的革命学校,谱写出后人永远铭记的伟大历史篇章。
时光的岁月伴随着列宁小学的发展迈步走进了幸福时代, 2009年6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到学校视察,他亲切的号召学生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名身体好、品德好、学习好的三好学生!”。3个月后,习近平同志又给学校来信,再次勉励师生们奋发图强。 现在的列宁小学既是一座教学育人的殿堂,也是一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列宁小学的旧址,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80多年的时间长河中,南梁列宁小学见证了历史,照亮了未来。她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始终践行初心,她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勇担使命,她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网站编辑】崔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