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热血忠魂》
讲述人:陈琢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e0974a4ahbj.html
各位观众,大家好!本期照金纪念馆微课堂由我为您讲述《热血忠魂》。
燕赵壮士赴三秦,
血雨腥风置此身。
一腔热血垂千古,
瀑派寒流慰英魂。
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这首诗,悼念的就是从河北徐水走出来的热血男儿——唐澍。唐澍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8年在洛南县碾子沟壮烈牺牲,年仅25岁。今天,就由我带您一同了解唐澍烈士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
为谋出息离山村,河水淙淙寄乡音。1903年,唐澍出生在河北徐水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读过私塾,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河北地区素有“问义不惧死,慷慨赴国难”的豪侠之风也深深影响着他。当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连年混战之时,目睹了“国家有累卵之危,百姓有倒悬之急”的唐澍。立志萌发了驱除黑暗,追求光明、改天换地的崇高思想。1922年夏,19岁的唐澍离别家乡,考入直隶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至此便踏上了追求光明,求索救国的坎坷之路。
几多起义几多难,才艺双全砥军魂。1924年5月,唐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步兵科,他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坚信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毅然将自身投掷到革命的澎湃洪流之中。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无数的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唐澍就是这千千万万“继续战斗”的共产党员其中之一。“咱们跟着共产党,千年压迫连根铲;咱们跟上唐司令,保卫咱们新政权。”这是渭华地区群众至今仍在传唱的民谣,作为渭华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身为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的唐澍,此前还曾受陕西省委派遣在陕北领导发动了清涧起义。从清涧起义到渭华起义,唐澍和他的战友们虽然两次遭遇严重失败,但两次失败所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却为日后开展武装斗争和开辟根据地提供了有力借鉴,同时也培养了刘志丹、谢子长等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敌顽割头孤冢在,含笑告慰中国心。1928年7月1日这一天,唐澍同警卫班共七名同志被敌人包围在洛南县碾子沟。为掩护战友突围,唐澍挺身而出举枪扫射敌人,不幸胸部连中数弹壮烈牺牲,这位年仅25岁的英雄司令并未留下只言片语,便永远的长眠在商洛山区的那片巍巍山岭之中。“易水多豪俊,碧血沃三秦”,唐澍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铮铮誓言。
先驱成就民族事,我辈接力效群贤。现如今我们生长在先辈们曾经为之战斗、流血、牺牲的红色热土上,唯有砥砺奋进、顽强拼搏,勇于创造新的辉煌,才是对历史的真正致敬,对先辈的最好缅怀。
【网站编辑】崔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