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官方微信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手机版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视频展播

【照金纪念馆党员微课堂】第十五讲:民族英雄谢子长

来源:照金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0-05-18 13:32 浏览次数:

本期主题:《民族英雄谢子长》
讲述人:任云珠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g0968rk3ps0.html?start=4

  各位观众,大家好!本期照金纪念馆微课堂由我为大家讲述《民族英雄谢子长》。
  在西北大地上,他与刘志丹齐名,发动了清涧起义,创建了陕甘游击队。在陕甘地区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帜,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毛主席没有见过他,却先后为他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他就是陕甘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的主要领导者、创建者谢子长。“一生为人民创造红地,现如今百姓叫你青天”,这是中共中央西北局为谢子长题写的挽联,诉说着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把一切献给人民的人,人民将永远纪念他;一心为人民着想的人,人民心里永远装着他。
  谢子长烈士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史。1924年春,谢子长在家乡安定县办起了民团,他秉公办事,利用民团这一合法组织专门惩办地主豪绅,为民伸张正义,打击地方恶势力。在平常工作中,他经常教导战友们:“我们是老百姓的儿子,如果打骂老百姓,就是败家子、丧家犬,我们就要失败”。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大革命时期,谢子长创办了农民协会,带领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推翻了苛捐杂税,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使翻身农奴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广大贫苦农民扬眉吐气,感激的称他为“谢青天”,当时安定县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民呼谢青天,出头有日子”。他和刘志丹等同志历尽艰险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提供了稳固的落脚点,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4年8月,谢子长在清涧河口战役中身负重伤,因为陕北当地的医疗条件非常地艰苦,就连消炎用的咸盐都买不起,所以谢子长就只能用南瓜瓤子敷伤口,导致伤势严重恶化,于1935年2月21日在家乡灯盏湾病逝,年仅38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心里装的还是老百姓,他留下这样的遗言:“就这样离开人世,我对不起老百姓,我给他们做的事太少了”。在他逝世以后,为了稳定根据地的军心、民心,不给敌人可乘之机,西北工委和军委决定不办追悼会,不发讣告,不穿孝服,将他秘密安葬。当晚大雪整整下了一夜,山梁银装素裹,当地的老百姓惊讶的感叹到:“这就是百草吊孝啊”。
  一方热土,育一代英豪。谢子长将军1955年被追授为上将军衔,他把自己短暂的一生,同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连在一起,在西北黄土地上用鲜血书写了壮美的历史画卷。今天,再回望那段历史,再回首这位民族英雄,毛主席用“虽死犹生”四个字告诉我们:英雄勋业昭日月,革命精神代代传。
【网站编辑】崔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