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手机版
首页
简介
新闻中心
党建工作
文献资料
品牌工作
红色记忆
基地建设
红色文创
参观服务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视频展播
【照金纪念馆党员微课堂】第十四讲:永久的记忆
来源:照金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0-05-11 15:34
浏览次数:次
本期主题:《永久的记忆》
讲述人:白雪
视频链接:
https://v.qq.com/x/page/j0964nrja0t.html
各位观众,大家好!本期照金纪念馆微课堂由我为您讲述《永久的记忆》
“1933年8月,在国民党围剿渭北苏区时,王柏栋等人率领的由渭北游击队第一大队改编的红四团,英勇奋战、突出重围,转移至照金。”——作为在照金纪念馆工作多年的讲解员,这是我烂熟于心的讲解词,王柏栋带领红四团来到照金苏区的事迹已讲述了上千遍,每一次经过他的照片,望着这张年轻的面孔,我常常在想,当年是怎样一种信念可以使朝阳一般年纪的青年不顾自己的安危和生命呢?他短暂而又饱含真情的一生到底又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由我为大家讲述烈士王柏栋的故事。
他是商洛人,1910年出生,照片中的他有着商山人的清秀、奋斗者的坚定和青年人的无畏。他虽出身农民,却是个文化人,因生计艰窘,自幼便萌发翻转乾坤之念,17岁投笔从戎,20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便立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誓言。他曾率领渭北游击队三下三原,一下富平,打击了地方恶霸,建立了基层党组织,扩大了革命武装,成为了为渭北地区家喻户晓的英雄。他曾率领红二十六军第四团奔赴照金,与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耀县游击队并肩保卫照金苏区。他曾他以家乡商洛为落脚点,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纲领,成为了点燃商洛山区抗日烽火的革命先驱。
谈到王柏栋在照金的岁月,大家交口称赞他是一个会打仗、善打仗、紧急时刻点子多的好同志,同志们都亲切的称赞他是“智多星”。在照金召开的陈家坡会议中,他以身作则顾全大局,坚决服从党的统一领导,坚持从实际出发,执行会议的重要决议,在根据地面临严重危机的关键时刻挽救了照金苏区。
他的一生是为了家国天下长治久安的一生,他奋起于抗战,牺牲于抗战,他想的是民族大义,念的是抗日救国。卢沟桥事变后,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王柏栋回到了家乡率先投入到救国运动中,他走进学校向师生教唱抗日歌曲,开展抗日宣传,培养了知识分子;他深入乡村带动农民,建立抗日群众组织,发展了党员骨干;他潜入国民党的部队,发表抗日演说,鼓动了人心,他还引导家人学习军事技能,待时机成熟时立即拉部队参加革命。在王柏栋故居的一面墙上,至今还保留着他生前励志革命的豪言壮语,1934年10月29日,他用毛笔在自家墙壁上写下了‘为了人类未来的光荣,终要度此血的惨辜生涯’的誓言,表现出自己为了全民族的解放,不怕困难,视死如归的决心。
王柏栋在商洛山区点燃的抗日烈火越烧越旺,国民党当局如坐针毡、怒不可遏,曾三次“警告”让他离开当地,王柏栋义正言辞,晓以民族大义,从未间断抗日宣传,但终究没能躲过敌人的暗杀,连遭数枪惨死在自己的家中,牺牲时只有28岁!1951年,王柏栋的遗骨迁葬于金凤山商洛地区革命烈士陵园。2011年,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之际,王柏栋的故居宅院改设为烈士纪念馆,当年的题壁誓言也被镌刻成碑。
像王柏栋这样的烈士还有很多,他们为了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被历史的风烟掩藏,至今默默无闻。但是我们深信,不管时代怎样变迁,不论环境如何变化,英雄的精神必然融入了我们的血脉,我们将义无反顾的担负起这代人的使命,让每一方纪念碑、每一座烈士墓、每一段英雄故事都有生命,成为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成为我们永久的记忆。
【网站编辑】崔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