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手机版
首页
简介
新闻中心
党建工作
文献资料
品牌工作
红色记忆
基地建设
红色文创
参观服务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视频展播
【照金纪念馆微课堂】第十三讲:刘志丹的革命伴侣同桂荣
来源:照金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0-05-06 14:57
浏览次数:次
本期主题:《刘志丹的革命伴侣同桂荣》
讲述人:田昕
视频链接:
https://v.qq.com/x/page/p096012c9ur.html
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照金纪念馆微课堂由我为您讲述《刘志丹的革命伴侣同桂荣》。
这张珍贵的老照片拍摄于1936年的延安,照片中留着齐耳短发的陕北妇女是刘志丹烈士的遗孀同桂荣,她的名字是丈夫刘志丹从自己的本名刘景桂中借了一个“桂”字取给她的,意指两人今后连枝共冢,同生活共奋斗,一起承担革命的光荣任务。
婚后还在榆林中学读书的刘志丹坚持刻苦学习,积极参加进步组织。那时候,刘志丹每次回家都会教同桂荣识字,还将外面的见闻和自己的革命思想讲给妻子听。她深深的理解并支持丈夫的革命信仰,义不容辞的为党组织送信件、站岗放哨,积极参加革命工作。平日里,同桂荣还总带着针线包,见面就为指战员们缝补衣服。日子虽然清贫,但家里只要有布料,她总想着先给刘志丹做保暖的衣裳,大伙儿都夸她“真是老刘闹红的好帮手”!
革命工作急难险重,使这对恩爱的革命夫妻总是聚少离多。1936年初,刘志丹被任命为红二十八军军长,奉命率部东征。在出发前的晚上,他对同桂荣说:“我要生而益民,死而谢民,为救国救民我可以献出一切。过去我对你和孩子关心不够,你要谅解”。或许他已经预感到这次东征的艰险,已做好了献身的准备,第一次同意让妻子带着女儿去送他,惋惜的是第二天母女二人因故耽搁了时间,赶到时队伍已经开拔,谁曾想夫妻二人前一夜的相见竟然成了永诀。
1936年4月14日,刘志丹在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3岁。那一年,同桂荣也才31岁。看着丈夫这半截铅笔和几支香烟仅有的遗物,她悲痛的说出了这段催人泪下的无奈:“哎,战争嘛,总会有伤亡。他没有留下‘长物’,但留下了精神”。
志丹同志英年早逝,同桂荣含辛茹苦,抚养遗孤。1938年,同桂荣遵从丈夫遗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生忠于革命理想。她常说道:“老刘生前告诉我,如果他有什么意外,让我一定抚养女儿成人,也希望我在革命队伍干到底。我虽然没有文化,但有一颗心、两只手,为革命还是可以做些事情的”。
抗战期间,同桂荣始终在延安保育院工作,很多革命后代的孩子都由她来接生,哪位姐妹分娩后没有母乳,她就四处为婴儿找奶妈或米汤来代替;哪位同志要寄养孩子,就为她们多方寻找合适的农户。从战争年代到“文革”期间,“刘妈妈”照顾过的“孩子”数以百计。她说:“我喜欢孩子们,她们都是革命的后代啊”! 温润呵护,浇灌新苗,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从刘妈妈怀里长大的孩子,在祖国大地铁肩担当贡献力量。1995年,已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李铁映来看望她时亲切地说道:“刘妈妈,好多年不见,我和爱人都常想着您,惦着您呢”!
同桂荣和刘志丹一起战斗了十六年,又在丈夫革命精神的鼓舞下,战斗了六十年。他们忠于党,忠于人民,也忠于那份永不退色的爱情。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小家”与“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作为结发夫妻和亲密战友,刘志丹与同桂荣诠释着一个伟大灵魂心系家国的拳拳之心。体现了一位平凡的陕北妇女“舍小家保大家”的革命精神。这是中国人民最质朴的心灵底色,也是中华民族最坚强的精神力量。
【网站编辑】崔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