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照金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1-03-26 10:11 浏览次数:次
杨森(1908-1936),原名杨增凯,陕西乾州(今乾县)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杨森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和坚决抗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大队政委、红二十六军第四团政委、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师长。1933年8月,率领红四团转移到照金苏区并参加陈家坡会议,后参加过崂山战役。1936年,率领红三十军东征,在回师途中与敌激战而英勇牺牲,将一腔热血洒在了黄河岸边。
黄子文(1909-1947),曾又名黄成章,陕西三原人。黄子文与兄长黄子祥被称为“渭北黄氏两兄弟”。曾在上海求学,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1928年,在渭北地区建立起第一支农民武装,渭华起义爆发时担任总指挥,后到天津北方局军委工作。1932年,北上陕甘边区开展革命运动,曾担任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政治部主任。1947年,战斗中因头部中流弹而牺牲。一年后,黄子文的灵柩移回家乡。中共关中地委的挽联上书写着:“为人民毕生奋斗历尽艰险,战胡匪奋不顾身捐躯疆场。”
惠子俊(1910-1944),曾用名惠荣生,陕西长安(今属西安新城区)人。年少时在陕西机器局兵工厂做钳工,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照金薛家寨修械所带领军民制作“麻辫手榴弹”。曾担任陕甘边特委书记、第二路陕甘边区游击队总指挥部政委、西北工委书记。1944年在绥德县南关白家沟因病逝世。1945年,中共绥德地委在惠子俊墓前立碑纪念。1956年,惠子俊的灵柩从二郎山移至绥德烈士陵园,以志永久纪念。
黄子祥(1895-1982),曾又名黄云章,陕西三原人。黄子祥与革命先烈黄子文被称为“渭北黄氏两兄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韶关讲武堂学习军事理论,结业后回到陕西参加杨虎城部队。1933年,在担任红二十六军第四团团长期间带领红四团来到照金苏区,并参与陈家坡会议,后担任红四十二师骑兵团团长。建国后,历任陕西省军分区司令员、陕西省交通厅厅长、陕西省第一届至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82年在西安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