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照金纪念馆 发布时间:2018-12-29 15:50 浏览次数:次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映射了过去,照亮了未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回信精神,纪念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立85周年,照金纪念馆开展了‘追忆革命历史 走访革命先辈亲属’活动。进一步挖掘陕甘边革命史,还原历史的细枝未节,整合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照金精神。
照金纪念馆成立走访工作领导小组,由馆长尹天成、副馆长郭洁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抽选部分干部、讲解员为组员,集中进行走访。
赴铜川职业技术学院采访杨重远烈士亲属杨飞明
杨飞明向我们讲述爷爷那段光辉的英雄事迹
杨飞明说:“我爷爷1894年9月出生于陕北绥德县,三岁丧母,十三岁又丧父,无奈外出打短工、当伙计,苦度生活多年。他小时候上过私塾,名字取《论语》中“任重而道远”之意。1925年冬天,在共产党员李子洲的帮助下,打入陕北军阀井岳秀部石谦团,先后任连司务长、文书。1926年加入党组织,领导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斗争。大革命失败后他与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等同志一起领导发动了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虽然起义失败,但他常鼓励战友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的事业一定能取得胜利”。1933年5月29日,在与敌人激烈战斗中,为掩护战友撤退,爷爷舍身取义、坚贞不屈,将枪膛里的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以身殉职,年仅40岁。1934年底,中共陕北特委决定划出安定县的南区和延安、安塞、靖边三县各一部设立重远县,以此来纪念我的爷爷。
爷爷虽然过早地和我们永别了,但他顾全大局、平易近人的优良品质永远牢记在我们后辈的心中!他的精神是我们家族成长路上的一面镜子,时刻激励着我们勤奋工作、勇于奉献,不能愧对先辈。
杨飞明向我们展现了杨重远烈士的相关证书和珍贵资料
宣教科科长宋建斌向杨飞明同志赠送纪念品
照金纪念馆里杨重远烈士展像
先烈回眸应笑慰,挚旗自有后来人。革命先烈们虽然壮志未酬,未能亲眼看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但他们为革命洒下的热血,将永远浇灌着中华民族解放胜利的鲜花。我们要立志成为有责任感的一代青年,无愧于先辈的嘱托、无愧于党的关怀、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思想永远昂扬,灵魂永远不倒,步伐永远坚定,这是我们面对烈士的铮铮誓言。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传承是为了更快地发展,我们有幸,有着这样英勇的开拓者;我们有幸,有着这么多高风亮节的革命先辈。我们将无愧于伟大时代,立志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奋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