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官方微信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手机版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馆务动态

【照金纪念馆特辑】全能型纪念馆人的成长记

来源:照金纪念馆 发布时间:2018-12-27 12:36 浏览次数:

  作为照金纪念馆的一名普通职工,被外部问到最多的就是:“一个小小纪念馆,你们到底在忙什么?”,“闭馆之后都没观众了,还有什么可忙的?”,“做好参观接待就行了嘛,还能忙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小编只能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呵呵”。对于这些问题,曾经年少的小编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现实总是和想象背道相驰,当然“忙碌”是个相对状态,对于纪念馆的“忙碌”还是让数字说明问题,先用数据简单罗列一下:
2013.09-2018.12
接待参观观众460.4万人次
团队23267批次(截止12月26日)
2013-2018
与全国59家单位合作共建教育基地并挂牌
2015-2018
共举办“照金精神”巡展38场次
走入全国27个城市(涉及21个省、直辖市)
2016-2018
“照金精神”进校园、进机关等共28场次
2017-2018
承办3场来馆的红色主题展览
2015-2018
举办全国范围内的四届研讨会
三年合计出席人员300余人
2016-2018
共对外刊发12期《陕甘边与照金》内刊
2015-2018
编印4本年度工作画册
2017编撰一本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系列丛书
约6万字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分册》
2016-2018
微信平台发布消息约349条
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约884条
微博发布消息约367条
(截止12月26日)
2014-2017
制作四部馆内年度视频宣传片
其中:2015年视频中包含工作55项、
2016年85项、2017年106项
2015-2018
全馆共参加专业性赛事28场
共获得荣誉国家级3个、省级14个、市级11个
2015-2018
共举办三届馆内新年晚会
全馆人员发挥才艺,全员上台表演节目
分别有:合唱、独唱、朗诵、舞蹈、
相声、小品、乐器弹唱等文艺节目。
  2013.09-2018.12
  馆内完成卫生间改造一次
  屋顶修缮一次
  更换室内照明灯具约1500个
  以上所有的工作由全馆42名工作人员、28名保安保洁通力完成,除日常接待工作外,其余工作均在工作之余或休假时间完成。因照金纪念馆工作的特殊性,并不像其他的单位有完整的工作时间,主职工作为接待参观观众和馆内各项设施维护和保养,所有的人员在正常的工作时间需坚守岗位,履行着本职工作,大部分人员在完成一整天工作后,才能开展其余的工作。每周仅有的一天闭馆日,不是在集体开会或馆内设施的维修,便是在外出参观学习和培训业务技能,所有人员的工作时间比正常上班族便少了一天,但各项任务的完成和落实依然按时按点、保质保量的完成。那些问“你们究竟在忙什么”的朋友,以上便是答复。
  “忙”是一种状态,如果“忙”没有出成果,那一切只是浪费时间。照金纪念馆91%为80、90后,大部分人员毕业后直接到馆内工作,无社会工作经验可谈,所学的专业与实际工作完全不同,但所有的人员都是在“不会”中不断学习,慢慢摸索出一套工作技能。每一次全新工作的开展,都是从“眩晕”“思考”“学技能”到“独自实施”“再思考”,直至最后的“完成”。没有不会干的工作,只有不会干的人,照金纪念馆的人们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
  能当管理者,能与所有工作人员成为兄弟姐妹,也能领舞、演红色话剧,这是两位馆长。



  能讲解纪念馆、景区、丝博会、西洽会、药王养生大会,能在各种专业比赛中获奖不断,也能跳舞、唱歌、乐器演奏、演话剧,这是讲解员。







  能写公文、活动方案、外宣创意软文,能组织活动、统筹协调、修电脑、懂拍摄、剪辑视频、编写书籍和内部刊物,也能演小品、唱歌,这是内勤人员。




  修得了设备、说得了相声、做得了工艺品,这是保安。




  清洁能手也能上台集体舞蹈,这是保洁。



  只要来馆工作一两年,相信小编,绝对还您一个奇迹。这就是纪念馆的团队,一个被称为“梦之队”的集体!
  这个集体用青春书写今日“照金精神”,用热情绽放芳华!




(文字/张瑜 编辑/崔骞 摄影/郗亚军 审核/张瑜)
【网站编辑】崔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