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一文中讲到:“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通过读书学习,我们可以收获知识、结识朋友、开阔视野。作为机关干部,除了日常多读书、多学习之外,学政策、学讲话、谈体会更加重要。9月3日上午,照金纪念馆干部职工利用周一闭馆时间开展了第二期学习活动。

首先,宣教科科长宋建斌带领大家学习《铜川日报》文章《责任与担当》。


宋建斌说:在其职就要行其责。责任的范围是宽泛的、丰富的,如家庭责任、工作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等等,能担责会担责的前提和基础是要有过硬的本领。每个人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对责任的落实力、执行力,真正担当起所分工的职责、所分配的任务、应负起的责任。
保卫科工作人员崔骞分享《光明日报》文章《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崔骞认为:文章进一步明确了社会意识形态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是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我们照金纪念馆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宣传者,要在思想和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宣教科讲解员田昕分享来自《学习时报》文章《真学 真懂 真信 真用》。


田昕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为青年一代的红色精神宣讲员,身上肩负着重任和历史使命。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就是要真学体现态度,真懂体现觉悟,真信体现信仰,真用体现担当。更为我们立足新方位,找准新坐标,展现新作为,指明了努力方向。
宣教科马洁分享来自《人民日报》文章《红色基因: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


马洁推荐这篇文章的理由有两点,一是:这篇文章对红色基因总结全面,定位高。二是:文中多处采用排比的手法,构思巧妙、写作方法新颖,值得我们学习。
业务科工作人员梁羽分享文章《不修“内功”,难成大器》。


梁羽说:青年人要克服心浮气躁,要不断充实自己,浮躁看似事小,实则影响深远,从小微做起,一点一滴,不断锻造自身的能力。
宣教科王鑫分享来自《湖南日报》文章《育新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王鑫说:习近平总书记在8月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把“育新人”作为重要使命任务提出来,总书记也多次出席青年活动与青年谈心,给青年鼓劲,可见总书记十分关怀青年的教育和成长。
照金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对青年的教育肩负使命。要让红色基因成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动员广大青年把报国之志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
宣教科梁文静分享《光明日报》文章《习近平给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青年代表回信》。


梁文静谈到: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总书记在这封信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全国青年的共同努力。这就让我联想到,照金纪念馆每年都有很多的研学团队来参观学习。对于这些研学学生,我们在讲解上就要有针对性,让他们来了就有收获,不只是收获,还要有满满的收获。这样才能从小的方面促进革命传统教育的发展,充分发挥红色讲师的作用,才能为我国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宣教科工作人员郗亚军分享的是《铜川日报》刊登市长李智远在脱贫攻坚工作时发表的讲话《大力推进产业扶贫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郗亚军说:照金纪念馆作为全市的窗口单位,工作人员除了要了解照金的基本情况、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了解我市领导班子在民生工作方面的重要举措。
学无止境,学然后知不足。本次活动相比上一次,大家准备的内容都更加充分,无论是从生活方面还是工作方面,从时效性还是实用性,都体现出了分享者的用心。
为了让大家学懂弄通做实“学政策、学讲话”,在今后的活动中,照金纪念馆将采取更丰富的方式紧抓理论学习不放松,着力提高全馆人员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当好“红色讲师”。未来,照金纪念馆要继续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发挥好红色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为弘扬照金精神贡献力量。
(文字/马洁 编辑/崔骞 摄影/杨凡 审核/雷阳)
【网站编辑】崔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