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8月14日,在照金召开了陕甘边革命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陈家坡会议。这是陕甘边区党的地方组织在失去上级领导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制定正确战略方针的起点,对于加强党对红军的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照金视察工作时曾讲到:“陈家坡这个地方我知道,我退休一定来这个地方好好调研调研。” 总书记口中的陈家坡究竟是什么地方呢?
陈家坡会议旧址位于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薛家寨东南约2公里处。它本是照金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因1933年8月14日在这里召开的陈家坡会议而载入陕甘边革命史册,成为人们仰慕的红色圣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陈家坡会议旧址
如今的陈家坡会议旧址经过了场景复原和改扩建,巨大的红色马灯矗立在陈家坡广场的中央,象征着陈家坡会议像黑夜里一盏闪亮的明灯,指引着陕甘边党和红军走向胜利,走向辉煌。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回顾过去那段峥嵘的岁月。
会议背景
红二团南下失败
上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举土地革命的旗帜,开展武装斗争,领导创建了中国北方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正当根据地蓬勃发展之际,红26军政委杜衡无视客观实际,推行“左”倾冒险主义,并且不顾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的反对,强令红二团离开照金,南下渭华平原地区创建根据地,致使红二团连连受挫,最终兵败秦岭,几乎全军覆没,给革命造成了非常惨重的损失。
陕西省委遭受严重破坏
红二团南下失败之后,陕西省委书记袁岳栋,省委委员杜衡在西安叛变投敌,带领国民党军警肆意抓捕和杀害共产党员,陕甘边革命斗争遭遇内忧外患,危机重重。
三支武装汇聚照金
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
1933年7月21日,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驻扎在耀县的杨虎城十七路军骑兵团团长王泰吉率部发动起义,宣告成立“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该部旋即在三原的辘轳把作战中严重失利,武装力量由1000余人锐减到不足百人,后被迫向北转移撤入照金苏区。
耀县游击队
为配合王泰吉的耀县起义,中共耀县县委组建了耀县游击队,在陈学鼎、张仲良、张邦英的领导下,经过白家庄整编、高山槐战斗后,北上进入照金苏区。
红26军第四团
1933年7月下旬,三原中心县委根据省委指示,将渭北游击队第一大队改编为红26军第四团。由于国民党军疯狂“围剿”渭北苏区,红四团被迫转移到了照金。
会议经过


由于红二团南下失败,中共陕西省委遭遇空前破坏,照金苏区一度陷入到严重的危急之中,1933年8月14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照金主持召开了党、政、军联席会议,即著名的“陈家坡会议”。
据与会同志回忆,参加陈家坡会议的有秦武山、习仲勋、高岗、王泰吉、李妙斋、张秀山、杨森、黄子祥、王柏栋、张邦英、陈学鼎等。会议由特委书记秦武山、军委书记习仲勋担任执行主席。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重新组建主力红军问题,正确地分析根据地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并结合实际提出扭转危急局面的切实对策。
会议对三支武装今后的行动方向、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的领导人选等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秦武山、习仲勋等同志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终于统一了思想认识,达成了共识。作出了三项决议:一是恢复主力红军,成立陕甘边区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王泰吉任总指挥,高岗任政委,统一领导三只武装力量。二是制定了“不打大仗打小仗,积小胜为大胜”的作战策略,集中主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三是继续坚持和扩大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习仲勋同志在回忆陈家坡会议的时候说:“实践证明,陈家坡会议的决定是正确的,它对加强党对红军和游击队的统一领导,巩固和扩大陕甘边根据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s0754ta4uyd.html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经过不断的发展、壮大,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最终统一为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为八路军出师抗日提供了出发点。
(文字/崔婷 编辑/崔骞 审核/宋建斌)
【网站编辑】崔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