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照金纪念馆 发布时间:2017-05-14 10:11 浏览次数:次
“我爱你”是三个字,三个字组成最复杂的一句话。这句饱含情意的话你对她说过吗?
是她,提供了我们生命中的第一个港湾,此后十个月的同呼吸、共命运,让我们成为了世界上最亲密的一对人儿。
是她,拼尽全力、以生命为筹码带我们来到人世间,我们的健全与安康消退了她的疲惫、缓解了她的疼痛、舒展了她的面容。
是她,不辞劳苦、枕戈待旦地哺乳与喂养,让我们开始体验生命成长的神奇,彼此建立起一份依赖。
是她,见证我们的牙牙学语,目送我们迈开人生旅途中的第一步,带领我们认识这个大千世界。
她参与了我们众多的第一次,她陪伴我们渡过了彼此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如果可能,我们都愿在对方的世界里待得多一点、待得再长一点……
这个人是母亲。
母爱是什么呢?
母亲作为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多以她细腻的感情、自身的品质以及与孩子天然的亲密无间的关系,感染、教育着子女,在这一过程中的思想理念就逐渐显现出了一个家族的品质—家风。一位名家曾经说,家风是包罗文化密码的中国书本,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家风建设、传承,小到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的现状和未来、大到影响着一个民族的传统与创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母子之情,最好的状态应该就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传承大爱。母爱的高度决定着孩子的高度。母爱如涓涓细流,她抚慰、滋养着你我;母爱如岿然磐石,她支撑、捍卫着你我。
“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大的孝心,这就是对家庭负责,也对你自己负责,这是一致的”,纪录片《忠贞—习仲勋的夫人齐心》里,老人家朴实的话语饱含了其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的”,《我与地坛》里,史铁生在母亲百年之后才体味到面对自己双腿截肢的惨痛现实,母亲曾经的那份煎熬。
“世上的字能写完吗,出去转转吧”,《写给母亲》里,贾平凹在喷嚏声中回想着母亲,隔空回应,“我不累”。
“无论我哭泣、微笑、平静、吵闹、活着、死去,妈妈都是爱我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张嘉佳借用故事主人公母亲生前手植、今已亭亭如盖的桃树抒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慨。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愿你慢慢长大》里,刘瑜表达出母亲内心深处对女儿最纯真的爱。
“不必追”,《目送》里,龙应台在目睹儿子的不断成长时方才醒悟,原来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与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养儿方知父母恩。曾经我们意气风发,手拿一把铁锹便觉能翘起地球。随着时间流逝,学习工作、结婚生子,我们中的大多数终是那沧海一粟,成为了人群中的路人甲。即便如此,我们仍应感念,因为平凡人的普通生活也是为人父母后我们对子女的一份祝福。
仪式感是我们对生活该有的尊重与责任。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不管她在或不在,让我们都送上一句,“妈妈,我爱你!”表达爱意永远不会晚。
(文字/编辑 李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