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官方微信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手机版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秦评:以“实绩”取代“痕迹”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17 10:00 浏览次数:

拍照留痕,本为工作手段,旨在直观反映情况、留存过程资料。然而,当下一些地方和部门把“有图有真相”异化为“无图即无功”,甚至出现走访群众先举相机,项目推进先拍进度照等荒诞场景,本该服务工作的手段反成了凌驾于实效之上的目的,这般本末倒置,值得警惕。

痕迹至上的歪风苦了群众,累了基层。有群众反映,有的干部走访时镜头对着群众,心思想着拍照,让人感觉不务正业。基层工作人员更是疲于应付,日常工作再忙,也得惦记补拍照片、完善台账,精力耗在纸面功夫上。

更严重的是,这种形式主义会消磨实干精神。当摆拍比做事重要、台账比实绩显眼,谁还愿意沉下心解难题?上级若仅凭几张照片、几段视频评判工作,如隔窗观景,将难察基层真实情况。

究其根源,在于形式主义作祟。有的干部懒于深入一线解剖麻雀,习惯用“屏上阅毕”代替实地调研;有的考核体系仍以台账厚度、照片数量“论英雄”,逼得基层不得不以形式应对形式。

工作的最终标尺从来不是漂亮的痕迹,而是群众的笑脸、问题的解决。

纠偏止乱,需从考核“指挥棒”改起。各级部门应优化评价体系,少看台账厚不厚,多问矛盾化解没;少查照片全不全,多访群众认可不。比如,湖北省宜昌市在干部考核中突出基层导向,每年随机听取1300多名群众评价,将群众评价权重增加一倍,达到25%;福建省泉州市提高数据采集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减少佐证材料。

党员干部更要摆正心态,跳出痕迹思维,把时间花在走村入户听民意上,把功夫下在办实事、解民忧上。

唯有让实绩成为衡量工作的核心标准,才能让基层卸下包袱,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网站编辑】照金纪念馆